故事探珍《第一集》
05 03-2015
施比受更有福

施比受更有福--王淑慈記錄

(心印法師講於中委志工關懷共修日)

有二個人,死後一起來到閻羅殿報到,閻王看過功過簿後,對他們說:『你們二人前生沒有做什麼壞事, 我特准你們來生投胎做人。有兩條人生之路,讓你們做選擇,一條是走向付出、給予的人生,一條是走向索取接受的人生。』閻王說完,便讓二鬼慎重考慮後再做選擇。

甲鬼心想,前世我的日子過得並不富裕,有時還填不飽肚子,怎可能將生活所需的財物付出給予別人?即使有一些財物,總也要把它留在身邊,以備不時之需,怎可能將財物付出給予別人?既然有「坐享其成」的索取接受的人生,當然要爭取吃穿都是現成的索取接受的人生。想到這裡,他第一個搶先回答閻王說:『我要過索取接受的人生。』

乙鬼聽甲鬼選擇過「索取接受」的人生之路,剩下的就是「付出給予」的人生之路,他已經是別無選擇的餘地了。這時,他心想,自己前生經商有賺一點錢,但是死後卻是兩手空空的走了,反正身外物死後帶不走,如果來生也有賺錢的機會,把財物施捨出去給需要的人也無妨。於是他抱著一顆心甘情願的心,接受那一條「付出給予」的人生之路。

他們選擇完了之後,閻王當下就判定二人的來生命運:『甲鬼甘願過索取接受的人生,下輩子就讓你出生做乞丐,天天都過著向人索取飯食接受別人施捨的日子。乙鬼甘願過付出給予的人生,下輩子就讓你出生做富豪,行善佈施,幫助別人。』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故事探珍:

兩鬼的選擇結果,告訴我們,有捨才有得,施比受更有福,人生付出越多,收穫越大;索取越多,收穫越小。我們用怎樣的心態在生活,就會緣生怎樣的人生,而且業果的趨勢會像滾雪球似的,越滾越大。

有人認為出家修行,要先存一筆錢才出家,這樣出家後才能夠有好的生活品質。我是身無分文空手出家的,當時因為家人反對,沒有給我金錢的資助,在佛學院求學時,我只用心在學業上,對身外物一無所求,雖然年紀輕,生龍活虎,有學院供給食宿,又有師友在關心我、提攜我,生活並不曾覺得有所缺。

現在獨當一面,仍然是一無所有兩袖清風的貧僧,我只用心在體驗菩薩道行,對身外物一無所求,雖然年紀已過半百,體衰力弱,有陪伴我的菩薩道侶,又有信眾在為我護法、幫助我,日子一樣是過得很安樂。

施比受更有福,佛陀座下弟子摩訶迦葉,曾勸窮人「賣貧」,教窮人不要羞恥自己沒有好東西布施,只要有布施的歡喜心,不管是小份量的布施或是以粗劣物質作布施,都能成就福德,若自羞「少物、惡物」不敢布施,貧窮永遠無法脫身,要「賣貧」就不能有「自羞不敢布施」的心態。

修布施要「由外到內」,深度的布施行持,要做到「內財布施」。自身肉體的任何部份,都屬內財,若將自身的器官、骨髓、血液布施給人,就是作內財布施。內財布施不是凡夫所能做到的,因此,修習布施要由淺入深,先從外財布施做學習,等到貪愛慳吝的心念調伏以後,對自己心愛的身外物放得下的時候,喜捨心自然就會增長,這時就比較能發露內財布施的施捨願力。

人生來時空空,去也空空,應當在自己還能支配身外財物的時候,親自將身外財物做有價值、有意義的應用。實際上錢財留在身邊,自己不一定有機會用到,布施出去修善法,就種下善法的修因種子,有因有緣就會有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