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鷹與奔馬--心印法師提供
美國費城最古老的一所學校--納爾遜中學,校門口有二件雕塑品,這是用蘇格蘭黑色大理石雕塑的一隻蒼鷹和一匹奔馬,這二件雕塑品,已經成為納爾遜中學的標誌,校方不是以此標誌祝福學生「前途鵬程萬里馬到成功」,而是以此標誌教育學生去體會「真實世界的生活處境」。因為「鷹」的代表意義不是「鵬程萬里」,它是一隻「餓死的鷹」;「馬」的代表意義不是「馬到成功」,它是一隻「懶死的馬」。
那一隻「鷹」的故事是:牠為了實現飛遍世界的本領,忘了學習覓食的技巧,結果在牠踏上「飛遍世界」征途的第四天,因為沒有覓食的本領,餓死了。所以那一隻「鷹」其實是一隻不曾體會過「有一餐沒一餐處境」的鷹鳥,後來被現實餓死的鷹。
那一隻「馬」的故事是:牠嫌第一位磨坊主人給的工作多,乞求上帝把牠換到一位農夫家中工作。上帝滿足了牠的願望,可是牠又嫌農夫給的飼料少,又向上帝乞求改換主人,上帝又再滿足牠的願望,牠就被農夫賣給一位皮匠,在那兒什麼工作也沒有,飼料也多,可是沒幾天,牠的皮就給被皮匠剝下來了。所以那一隻「馬」其實是一隻「貪享優渥生活處境」的懶死的馬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故事探珍:
蒼鷹和奔馬的故事,告訴我們:生活要有正確觀念,才會有正確的選擇。如果選擇錯誤,就會毀掉自己前程與生命。
有位女老師在上課時,播放影片給學生觀看,片中有小兄妹兩人買不起鞋子。有一天母親要臨盆了,小妹妹要到對面的山頭叫產婆,光著腳咬牙跑過尖石的路面。班上有位學生看完影片的感想是:『再買一雙鞋來穿就好了,幹嘛那麼辛苦?』
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的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說,有一年,土石流毀了一個部落小女孩的家,小女孩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,但現在課本沒了,作業簿沒了,路也沒了。一個資優生在報紙上看到這段報導,就在週記裡做這樣的評論:『誰叫他們住在那裡,他們可以搬家啊!』游森棚教授看到學生週記上的評論,非常驚訝,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,但這位資優生的回應是:『我又不住山上,要如何設身處地去想她的處境。』
在優渥生活中的人,因為沒有同理心,才會摒除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。其實現代人因為少子化,一般家庭的家長總是給孩子最好的,也造成孩子對弱勢者沒有同理心的經驗,這些把優渥生活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,將來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時,他們所思考的決策,也會摒除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,因為沒有同理心,就很難為不同際遇的弱勢族群設想。
但是現實人生的生活,所要面對的是「無常」的生活,這是優渥生活中的人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的層面,或許有一天,在優渥生活中的人,也要面對「無常」這個現實層面求生存。我們台灣的囝仔,沒有同理心可體會「有一餐沒一餐」的人家面對生存的恐懼,怎不叫人憂心我們是不是會養出無法面對「無常」現實生活,因而像蒼鷹與奔馬「毀掉自己前程與生命」的下一代?
生活在家庭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人家的孩子來說,土石流小女孩的環境,是另一個世界,跟他們的生活絲毫不相干。如果優渥家庭的家長,知道發心布施,拿一些米去救濟處在飢餓困境中的人;建數間茅屋,去庇護孤苦貧寒的人,就會如同納爾遜中學雕塑蒼鷹與奔馬的效應,能引導學生認清真實世界的生活層面,這樣我們的孩子,從小對弱勢族群就會有同理心的經驗,這才是給晚輩具備有生活教育的引導。
故事探珍《第一集》
05
03-2015
蒼鷹與奔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