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探珍《第一集》
05
03-2015
神通沒有扭轉定業的力量
神通沒有扭轉定業的力量--心印法師提供
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迦毘羅衛國淨飯王的王子,本來迦毘羅衛國應該是由釋迦牟尼佛來繼承王位的,但因釋迦牟尼佛出家了,所以就由甘露王子摩訶男將軍來繼承王位。
迦毘羅衛國的鄰國憍薩彌羅國,國勢強大,國王波斯匿因聞釋迦族出美女,硬要釋迦族許配一位公主給他,因為波斯匿王的國勢強大,得罪不起,所以釋迦族不得已才假用侍女裝扮做公主嫁給波斯匿王。
假公主嫁給波斯匿王稱為末利夫人,他為波斯匿王生下二個王子,一個名祇陀,一個名琉璃,釋迦族的人對這位侍女所生的孩子,都存有輕視的心態,所以都把他們看成賤種。
波斯匿王生了琉璃太子,最初為了給他學習射箭的技術,就送他到迦毘羅衛國去。
有一天,佛陀將要回到迦毘羅衛國說法,國王摩訶男馬上下令為佛陀建一座講堂,講堂建好後,國王又下令,在佛陀未到之前,什麼人都不許走進講堂,可是琉璃太子對這道命令一點也不放在心上,他不但進去講堂,而且還走到說法台上,竟然在預備給佛陀坐的寶座上坐下來。
這時釋迦族的人看到了就罵他︰『你這個賤種!你憑什麼資格坐在我們為佛陀預備的寶座上?』
琉璃太子被這樣一罵,覺得很沒有面子,當時就在心中發惡誓願︰『我有朝一日當了王,一定要消滅釋迦族!』
琉璃太子為了要當王,謀殺了長兄祇陀太子,自己繼承了王位,他當了王之後,釋迦族在過去所種的惡因果報就成熟了,琉璃王為了實現誓言,就帶領大軍去侵略迦毘羅衛國,所到之處,無不殺人放火,他揚言說︰『我若不將釋迦族消滅掉,就難消心頭之恨。』
迦毘羅衛國的軍力比較弱,無法抵禦琉璃王的大軍,所以琉璃王軍隊所到的地方,殺人殺到河水都變成血水,迦毘羅衛國的百姓死傷不計其數。
當時佛陀座下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,自告奮勇,向佛陀稟報說︰『佛陀!讓我以神通救出釋迦種族吧!』
佛陀帶著無限的傷感回答目犍連尊者︰『目犍連!你無能為力,這是釋迦族的共業所感,釋迦種族不知懺悔,今日才要受此報應,在數在劫,業報難逃,雖然是我的族人,神通也救度不了呀!』
目犍連尊者還是自信滿滿,用神通救了五百位釋迦種族的優秀分子藏入他的缽內,然後飛出城,滿心歡喜來到佛陀的面前說︰『佛陀!我已救出了一部份的釋迦種族。』說完打開缽一看,大驚失色,原來五百位釋迦種族都變成了一灘血水。在業力之前,神通也沒有扭轉定業的力量。
*** *** *** ***
故事探珍:
世事每一個現象的出現,必然有他的前因後果,從因到果必須要經由「緣」的和合,才能夠成熟果實,所以一樣的善惡行為,有的人因為引發善惡業報的因緣條件具足,業報很快就成熟現前;有的人因為引發善惡業報的因緣條件還未具足,一時看不到業報現象,但並不是不報應,只是因緣還未具足,一旦因緣具足,業報現前時,就是諸佛菩薩也沒辦法改變定業的報應,神通當然無濟於事。
根據《楞嚴經》所說:同在一個時空生活的人,彼此必定是有共業的召感業力。例如:修十善業的人,就有生天上享天福的因緣,除非行菩薩道乘願要來人間度眾生,否則,修十善業的人,是往生天道享天福,他不會跟人道眾生吃同樣的苦頭的;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人,有往生極樂國土的因緣,也不必在人間跟人道眾生吃同樣的苦頭。
可見,在同一個時空生活的人,大家彼此都有共業的召感因緣,雖然個人的業行,是召感業報的主要因緣,但同在一個時空中生活的人,過去世必然會有共同的善惡業行為。以惡業行為來說,別說過去生,就以現世來說,誰敢擔保自己都不犯殺生業行,多多少少都會有的,既然彼此都有殺生的惡業引力,在同一個時空中,就會互相牽引出相同的禍害,共同吃同樣的苦頭。
每一個人過去世,都有不同的善業行為,所以在同一個時空中,不只有惡業的共業引力因緣,也會有善業的共業引力因緣,就因為還有善業的引力因緣,在同一個時空中的惡業果報,也會出現不共業的現象。譬如:在同一場車禍中,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善惡業的引力因緣,就會出現死亡、重傷、輕傷的不共業果報現象。
雖然佛法有提到「世間定業不可轉」的現象,不過地藏菩薩也有「滅定業真言」,這份「滅定業」的力量,是來自於修身、修戒、修心、修慧的功德力,有因必有果的定業,透過「身、口、意」三善業的功德因緣,仍然有轉變的機會。凡是懂得修身、修戒、修心、修慧的人,功力深厚時,就有轉變定業的功德力量。
面對世間種種人事,若沒有修出世的無漏法,是保不住修行的功德,因為世間的好事功德,都會從我們「身、口、意」的三業缺口漏失掉。所以面對世間種種人事,要慎擇身心三業行為,時時刻刻謹言慎行、攝心防意,千萬不要讓三業的缺口,把我們的修行功德漏失掉了,功德力深厚時,就有轉變有漏定業的機會。
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迦毘羅衛國淨飯王的王子,本來迦毘羅衛國應該是由釋迦牟尼佛來繼承王位的,但因釋迦牟尼佛出家了,所以就由甘露王子摩訶男將軍來繼承王位。
迦毘羅衛國的鄰國憍薩彌羅國,國勢強大,國王波斯匿因聞釋迦族出美女,硬要釋迦族許配一位公主給他,因為波斯匿王的國勢強大,得罪不起,所以釋迦族不得已才假用侍女裝扮做公主嫁給波斯匿王。
假公主嫁給波斯匿王稱為末利夫人,他為波斯匿王生下二個王子,一個名祇陀,一個名琉璃,釋迦族的人對這位侍女所生的孩子,都存有輕視的心態,所以都把他們看成賤種。
波斯匿王生了琉璃太子,最初為了給他學習射箭的技術,就送他到迦毘羅衛國去。
有一天,佛陀將要回到迦毘羅衛國說法,國王摩訶男馬上下令為佛陀建一座講堂,講堂建好後,國王又下令,在佛陀未到之前,什麼人都不許走進講堂,可是琉璃太子對這道命令一點也不放在心上,他不但進去講堂,而且還走到說法台上,竟然在預備給佛陀坐的寶座上坐下來。
這時釋迦族的人看到了就罵他︰『你這個賤種!你憑什麼資格坐在我們為佛陀預備的寶座上?』
琉璃太子被這樣一罵,覺得很沒有面子,當時就在心中發惡誓願︰『我有朝一日當了王,一定要消滅釋迦族!』
琉璃太子為了要當王,謀殺了長兄祇陀太子,自己繼承了王位,他當了王之後,釋迦族在過去所種的惡因果報就成熟了,琉璃王為了實現誓言,就帶領大軍去侵略迦毘羅衛國,所到之處,無不殺人放火,他揚言說︰『我若不將釋迦族消滅掉,就難消心頭之恨。』
迦毘羅衛國的軍力比較弱,無法抵禦琉璃王的大軍,所以琉璃王軍隊所到的地方,殺人殺到河水都變成血水,迦毘羅衛國的百姓死傷不計其數。
當時佛陀座下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,自告奮勇,向佛陀稟報說︰『佛陀!讓我以神通救出釋迦種族吧!』
佛陀帶著無限的傷感回答目犍連尊者︰『目犍連!你無能為力,這是釋迦族的共業所感,釋迦種族不知懺悔,今日才要受此報應,在數在劫,業報難逃,雖然是我的族人,神通也救度不了呀!』
目犍連尊者還是自信滿滿,用神通救了五百位釋迦種族的優秀分子藏入他的缽內,然後飛出城,滿心歡喜來到佛陀的面前說︰『佛陀!我已救出了一部份的釋迦種族。』說完打開缽一看,大驚失色,原來五百位釋迦種族都變成了一灘血水。在業力之前,神通也沒有扭轉定業的力量。
故事探珍:
世事每一個現象的出現,必然有他的前因後果,從因到果必須要經由「緣」的和合,才能夠成熟果實,所以一樣的善惡行為,有的人因為引發善惡業報的因緣條件具足,業報很快就成熟現前;有的人因為引發善惡業報的因緣條件還未具足,一時看不到業報現象,但並不是不報應,只是因緣還未具足,一旦因緣具足,業報現前時,就是諸佛菩薩也沒辦法改變定業的報應,神通當然無濟於事。
根據《楞嚴經》所說:同在一個時空生活的人,彼此必定是有共業的召感業力。例如:修十善業的人,就有生天上享天福的因緣,除非行菩薩道乘願要來人間度眾生,否則,修十善業的人,是往生天道享天福,他不會跟人道眾生吃同樣的苦頭的;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人,有往生極樂國土的因緣,也不必在人間跟人道眾生吃同樣的苦頭。
可見,在同一個時空生活的人,大家彼此都有共業的召感因緣,雖然個人的業行,是召感業報的主要因緣,但同在一個時空中生活的人,過去世必然會有共同的善惡業行為。以惡業行為來說,別說過去生,就以現世來說,誰敢擔保自己都不犯殺生業行,多多少少都會有的,既然彼此都有殺生的惡業引力,在同一個時空中,就會互相牽引出相同的禍害,共同吃同樣的苦頭。
每一個人過去世,都有不同的善業行為,所以在同一個時空中,不只有惡業的共業引力因緣,也會有善業的共業引力因緣,就因為還有善業的引力因緣,在同一個時空中的惡業果報,也會出現不共業的現象。譬如:在同一場車禍中,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善惡業的引力因緣,就會出現死亡、重傷、輕傷的不共業果報現象。
雖然佛法有提到「世間定業不可轉」的現象,不過地藏菩薩也有「滅定業真言」,這份「滅定業」的力量,是來自於修身、修戒、修心、修慧的功德力,有因必有果的定業,透過「身、口、意」三善業的功德因緣,仍然有轉變的機會。凡是懂得修身、修戒、修心、修慧的人,功力深厚時,就有轉變定業的功德力量。
面對世間種種人事,若沒有修出世的無漏法,是保不住修行的功德,因為世間的好事功德,都會從我們「身、口、意」的三業缺口漏失掉。所以面對世間種種人事,要慎擇身心三業行為,時時刻刻謹言慎行、攝心防意,千萬不要讓三業的缺口,把我們的修行功德漏失掉了,功德力深厚時,就有轉變有漏定業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