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探珍《第一集》
05
03-2015
什麼是氣?
什麼是氣?--心印法師提供
古時有一個少女,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,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,便去求一個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,開闊心胸。
高僧聽了她的講述,一言不發地把她帶領到一間禪房,落鎖而去。少女氣得跳腳大罵,罵了許久,高僧置若罔聞,都不來理會;少女轉以哀求的態度,在禪房哀求高僧放她走,高僧也是置若罔聞,不來理會,最後少女終于沈默了。
過些時候,高僧來到門外,問她:『妳還生氣嗎?』少女說:『我只為自己生氣,怪自己怎麼到這地方來受罪。』
『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,怎麼能心如止水?』高僧拂袖而去。
再過一會兒,高僧又來問她:『還生氣嗎?』少女說『不生氣了。』高僧說:『為什麼?』少女答『氣也沒有辦法呀!』
妳的氣並未消逝,還壓在心頭,爆發後將更加劇烈。』高僧又離開了禪房。
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,少女告訴他:『我不生氣了,因為不值得氣。』『還知道值不值得,可見心還有衡量,還是有氣根。』高僧笑道,又拂袖而去。
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,少女問高僧:『大師!什麼是氣?』
高僧將手中茶壺的茶水傾灑於地,少女視之良久,若有所悟,叩謝而去。
*** *** *** ***
故事探珍:
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,別人吐出來的東西,你接到自己的口裡,吞下必定會反胃,你不看它時,它便消失了。
佛法養護法身的資糧有「五停心觀」,五停心的修觀內容,其中有一條「多瞋眾生慈悲觀」,這是說要提昇原諒別人的慈心修養,就是要在慈心中注入「悲心」,憐憫造惡業的眾生無知、愚痴,沒有福報聽聞佛法,才會造作惡業,這一念的慈悲觀,就能潤澤自己的心田,澆熄心中的瞋火,不起報復心念。慈心的發露,碰上嚴重的傷害,就愈是要注入大悲水潤澤心田,讓慈與悲的心力同時運作,自然就不會和對方起共業。
《佛遺教經》說︰『忍字為德,持戒苦行所不能及。』由此可見忍辱行持的功德很大,比持戒苦行的功德還殊勝。
忍辱度的修養,要從「生忍」和「法忍」的生活考驗中,將「生忍」和「法忍」的修養,都回歸到「無生忍」的修養。我們的內心,時常會受到「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」八風的干擾,這就表示我們還沒有無生忍的工夫,既然還拿不出「無生忍」的修養,總也得在「生忍」和「法忍」的修養上,做一番努力,這樣內心世界,才會有寧靜的生活時空。夕陽如金,皎月如銀,人生有了「臨事鎮定」的修養,就有享受不盡的福祉和快樂。
古時有一個少女,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,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,便去求一個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,開闊心胸。
高僧聽了她的講述,一言不發地把她帶領到一間禪房,落鎖而去。少女氣得跳腳大罵,罵了許久,高僧置若罔聞,都不來理會;少女轉以哀求的態度,在禪房哀求高僧放她走,高僧也是置若罔聞,不來理會,最後少女終于沈默了。
過些時候,高僧來到門外,問她:『妳還生氣嗎?』少女說:『我只為自己生氣,怪自己怎麼到這地方來受罪。』
『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,怎麼能心如止水?』高僧拂袖而去。
再過一會兒,高僧又來問她:『還生氣嗎?』少女說『不生氣了。』高僧說:『為什麼?』少女答『氣也沒有辦法呀!』
妳的氣並未消逝,還壓在心頭,爆發後將更加劇烈。』高僧又離開了禪房。
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,少女告訴他:『我不生氣了,因為不值得氣。』『還知道值不值得,可見心還有衡量,還是有氣根。』高僧笑道,又拂袖而去。
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,少女問高僧:『大師!什麼是氣?』
高僧將手中茶壺的茶水傾灑於地,少女視之良久,若有所悟,叩謝而去。
故事探珍:
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,別人吐出來的東西,你接到自己的口裡,吞下必定會反胃,你不看它時,它便消失了。
佛法養護法身的資糧有「五停心觀」,五停心的修觀內容,其中有一條「多瞋眾生慈悲觀」,這是說要提昇原諒別人的慈心修養,就是要在慈心中注入「悲心」,憐憫造惡業的眾生無知、愚痴,沒有福報聽聞佛法,才會造作惡業,這一念的慈悲觀,就能潤澤自己的心田,澆熄心中的瞋火,不起報復心念。慈心的發露,碰上嚴重的傷害,就愈是要注入大悲水潤澤心田,讓慈與悲的心力同時運作,自然就不會和對方起共業。
《佛遺教經》說︰『忍字為德,持戒苦行所不能及。』由此可見忍辱行持的功德很大,比持戒苦行的功德還殊勝。
忍辱度的修養,要從「生忍」和「法忍」的生活考驗中,將「生忍」和「法忍」的修養,都回歸到「無生忍」的修養。我們的內心,時常會受到「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」八風的干擾,這就表示我們還沒有無生忍的工夫,既然還拿不出「無生忍」的修養,總也得在「生忍」和「法忍」的修養上,做一番努力,這樣內心世界,才會有寧靜的生活時空。夕陽如金,皎月如銀,人生有了「臨事鎮定」的修養,就有享受不盡的福祉和快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