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斷母親的乳頭--心印法師提供
過去有一個年輕人,手腳不乾淨,偷竊成性,終於自食其惡果,落入法網,被判處極刑。
臨死前,法官問他:『你還有什麼願望或遺囑嗎?』年輕人表示:『我希望處決之前,能夠見我母親最後一面。』
於是法官傳年輕人的母親到法場來,這位母親趕到法場,傷心欲絕,問兒子:『孩子!你希望媽為你做些什麼事呢?』
年輕人對著哭成淚人的母親說:『媽!孩兒是個即將處決永別人間的人,還會有什麼希望勞煩您,不過我有一個願望,希望您能成全我。』
母親聽了無限慈愛的對著眼前兒子說:『孩子!你有什麼願望,儘管說吧!』
年輕人要求說:『我從小由您乳哺長大,孩兒希望臨死之前,能夠再吃一口您的奶。』
做母親的聽到兒子如此哀求,毫不猶豫,馬上就掀起自己的衣衫,讓兒子吸吮他的奶,可是這個年輕人在吸吮母親的乳頭時,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乳頭給咬斷,並且滿腔怨尤的對母親說:『我年幼的時候,無知不懂事,偷取了別人的東西,您不但沒阻止我,反而說我能幹;我搶奪別人的錢財時,您卻幫我隱藏,從小就是您這個當母親的人沒有好好教導我的是非觀念,所以今天我才會遭到被處死刑的下場,這一切都是您的過錯,我恨您!』
故事探珍:
從這一則故事,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人從小沒有嚴謹的自律人生觀,養成頑劣的性情之後,就像一塊髒得找不到一點點潔淨之處的抹布,尋覓不到懺悔的活泉可以洗滌污濁,除了置之於死地,別無救藥。
鳥巢禪師說︰『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是諸佛教。』可見善惡心行,是古聖先賢的教化重點。「微善、細惡」雖然不經眼,亦有其潛移默化的力量,故有諺語說︰『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,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;作惡之輩如磨刀之石,不見其虧而日有所損。』可見「微善、細惡」的潛伏力量是非常強大的。
人生最可怕的事情,就是有了過失不知回頭,一念過差,若知道回頭,必然也會在人生的過程上,邁向更成熟、更有意義的另一個階段。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是三歲小孩都知道,八十老翁也做不到的修養,如果沒有時常在反省中察覺矯正革除細惡,可能也會造成一邊行善一邊又再造惡的現象。就如同愚笨的人一手拿掃帚掃地,另一手又隨後灑落塵土於地上,地永遠也掃不乾淨的。
佛教指導人要從因果立場修心養性、安身立命,過去行如是因,現在有如是果,這就是「命運」;現在修如是因,未來就有如是果,這就是「運命」。接納過去延續下來的業報(命運),在現在的業報因緣中,修心養性、安身立命(運命),是古聖先賢的立命原則。
「為善得樂、作惡得苦」,這是善惡行為的因果法則。《因果經》中說︰『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』對止惡行善的身心行為,我們不能漠不關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