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良與項羽的人生際遇--心印法師提供
劉邦手下的軍事參謀張良,在未學兵法之前,有一次經過邳橋時,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,老人走到張良的身邊,脫下自己腳上的鞋子,故意的把它丟到橋下去,然後對張良說︰『孩子!你下去替我撿回鞋子吧!』
張良看到這種情形,幾乎想揍他一頓,但見他年老,於是強忍著怒氣,走到橋下替他拾鞋子,鞋子撿上來,老人又對張良說︰『你替我穿上。』
張良心想,既已為他拾回鞋子,何妨再多為他服務一下,便跪下來,把鞋子套在老人伸出來的腳上。
接著老人便含笑的對張良說︰『你明早再到邳橋來見我!』
翌日,老人比張良先到邳橋,張良來到時,老人很生氣的責怪張良的遲到,又約他明早又再邳橋相見。
第二次的赴約,張良比第一次更提早到邳橋,不料還是比老人慢到,又被老人責罵一頓,再次約張良明早邳橋相會。
第三次張良乾脆半夜就去邳橋赴約,終於比老人先到,老人覺得張良孺子可教,就送給他一本「太公兵法」,張良因為精研黃石公贈予的這本「太公兵法」有了成為一代名將的條件。
與劉邦對立的項羽,在少年時,讀書尚未讀入義理,便放棄了讀書,學劍尚未達到純熟的程度,又再放棄學劍。他的叔父項梁對項羽這種不專精的學習態度很不滿意,項羽則不以為然,他對叔父說︰『我認為讀書,只是認識一些字用來記記人的姓名罷了;學劍,只能對抗一個人,也沒什麼值得學的;要學,就要學能敵萬人的技藝!』
於是項梁便教項羽兵法,項羽學兵法雖然頗有興趣,但也只略懂其中意思,便又不肯繼續學習下去了。項羽的學習由於無恆不專精,在兵法上只有用兵的知識沒有用兵的智慧,有勇無謀,最後慘敗在張良所輔翼的劉邦手下。
故事探珍:
從這二位古人的心行,就能了解張良與項羽之間的成敗得失,並不是註定在他們的命運際遇上,而是在他們個己的修養與努力,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成敗種子,早在他們青年時代的學習努力便已種下了,若要論命運際遇,項羽的際遇並不比張良差,只因項羽不懂在心性修養上運命而立命,所以未能完成霸業。
談到「命」,佛教認為目前的「命運」是過去的果報,現在的「運命」是未來的因行。一般人都不肯從三世因果關係的論點修心養性、安身立命,對覓地理看風水或占卦算命的迷信、依賴,卻是趨之若鶩。人們相信地理風水或占卦算命的靈驗例子,就如賭博之人,只見到贏錢的人所捧著的一疊疊鈔票,卻很少有人會去注意到鈔票後面也有很多、很多的人,把鈔票輸在賭場中的事實問題,所以很多人總是願意在覓地理看風水或求神問卜中欺騙自己,不願意去相信十分明顯的事實。
有一首詩這樣說︰『葫蘆裡面什麼藥?背來背去勞肩膊;個中如果有仙丹,何不先醫自己腳?』
這首詩是在諷刺八仙中的李鐵拐,說他肩膊背著葫蘆走江湖為人醫百病,葫蘆中的藥既能醫百病,為什麼不先醫好自己的跛腳?
我們不妨以這首詩類推,來看看那些從事占卦算命,為人看風水的人,這些人往往自誇靈驗,果真如此,占卜的人為什麼不為自己占占前程?既有發財之道,為什麼不自己也去發個財?看風水的人,為什麼不為自己找個最好的墳地去埋葬自己的先人,使自己及子孫昌盛發達?這些都是十分淺顯的道理、十分明顯的事實,但人們卻願意欺騙自己,不願意去理會這些道理與事實的問題。
佛教指導人要從因果立場修心養性、安身立命,過去行如是因,現在有如是果,這就是「命運」;現在修如是因,未來就有如是果,這就是「運命」。接納過去延續下來的業報(命運),在現在的業報因緣中,修心養性、安身立命(運命),是古聖先賢的立命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