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探珍《第二集》
16 02-2015
佛情比親情溫馨

佛情比親情溫馨--心印法師提供

有一對學佛的夫妻,每日要照顧一位因中風全身癱瘓的老母,為她餵飯,也為她翻身、洗身,乃至處理大小便,十年如一日,夫妻倆都無怨、無悔,將癱瘓的老母,照顧得全身乾乾淨淨沒有一處褥瘡。

老人病危的時候,這對夫妻就集合家屬商量料理後事的問題,兄弟各執一見,這對夫妻是希望以佛教的禮儀為老母料理喪葬後事,其他兄弟都是堅持要以道教的禮儀料理老母的喪葬後事,最後這一對學佛的夫妻,拗不過兄弟的意見,就以一種無奈的心情,向兄弟宣佈說:

『老母病在床上十幾年,你們沒人想要她,一直都是我們夫妻在照顧,既然活的母親你們不要關心,要關心的是死後的母親,我們就把死後的母親讓出來給你們孝敬,我們不想再跟你們爭辯母親的喪葬後事了,請問你們,媽媽壽終以後,遺體要搬運到那一個兄弟的家中料理後事?』

想不到所有兄弟聽到這個宣佈,你推給我,我推給他,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母親的遺體,最後的決議,還是隨順這對學佛夫妻的意見,由這對夫妻以佛教的禮儀為老母料理後事。

老母親捨報的時候,有很多連這對夫妻都不認識的蓮友,接到助念的關懷通知,就自動到這對夫妻的家中,關懷亡者的冥福,為亡者助念,喪家那一些沒學佛的家眷,連為老母親守靈,都覺得害怕,不敢在老母親的遺體前多看一眼。

*** *** *** ***

故事探珍:

從故事的情節,就可以看到:「眷屬愛」如果沒有經過佛化教育,這份「眷屬愛」還是很難發揮到最溫馨的關懷。

若以佛教徒對人們生命終極的關懷,和世俗人對親人生命終極的關懷做比較,我們便能感受到「佛情」比「親情」更加溫馨。佛教徒為了幫助臨終者安祥捨報,並建立亡者往生淨土的冥福,憑著菩薩的慈悲情操,能夠突破冥陽之間的種種忌諱,自自在在且無條件的到一個陌生人的遺體前,做靈識護導的助念關懷,這是一般世俗人連親情都流露不出的關懷。可見只有「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」的慈悲,才稱得上是最溫馨的關懷。

佛教要人「捨離」眷屬愛,有人認為是拋棄父母的殘忍行為,如果從這個故事情節的角度來看,「佛情」比「親情」更加溫馨,怎能說佛教要人「捨離」眷屬愛就是六親不認的行為呢?

其實佛法引導世人「捨離」眷屬愛,所訴求的,是將一期報身眷屬的恩愛團聚,化作眾生一體的生命永恒團聚,這是要我們在遠離親情干擾的心境中,發揮「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」的慈悲情懷。

因此,我們學佛的人,如果家人生活處在平安無恙的時候,就要放下對家人的眷念情懷,分出一點心力學習菩薩「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」的慈悲心行,才能將自度度人的能力發揮出來。